今年十二月底,是東亞所創所卅九周年(1968-2007),所慶籌備小組要我寫篇一年來的感言,我實在想不出一年來有什麼可說的,第一個浮上腦際的字眼是「乏善可陳」。就跟邀稿同學商量,讓我寫點別的。不過,即使如此,我還是不知道要寫啥?我常在課堂上發表意見,也常「不務正業」,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寫些無關宏旨的小品,但是,為所慶寫點感言這樣的小題目,卻難倒了我。寫什麼呢?
2007年12月20日 星期四
2007年12月16日 星期日
論文寫作,要見到作者
就人文社會學科而言,初習論文寫作的人,常有的一個通病是被資料牽著走,不知道要如何組織和駕馭資料,往往引了無數的資料,卻見不到作者自己的看法。有位已故的歷史學者曾言:「天下文章一大抄,抄得好是好佬,抄不好是草包。」這裏講的「抄」,指的不是抄襲,而是引用資料。同樣是引用資料寫論文,會引用的和不會引用的,就見出了高下。
寫論文,作者就像舞台上唱戲的主角,引用的資料,都是配角和龍套,呼之即來,揮之即去。作者最重要,要讓讀者感覺得到作者在跟讀者說話,而不是隔著一層紗似有若無。作者又像古戰場上的將軍,指揮著千軍萬馬(資料),主帥旗幟要鮮明,令人一望即知。總之,主(作者)次(被引用資料和學者看法)要分明,不能喧賓(別人)奪主(作者自己)。
2007年12月14日 星期五
水荒夏日的午後(舊作)
2002年5月9日上完十點至十二點的課後,用完午餐,我便放棄習慣的午睡上公館去了。其實,我在研究室的午睡是克難式的,就是利用可調角度的辦公椅加上一個腳凳,腰背後放塊小枕,選放一張CD,調整軀體到最舒服的姿勢,CD唱多久,大概就可以睡多久,CD停了,我就醒來了。午休對我來說還算重要,因為夜間睡眠六小時許,起床至午餐時間將近六小時,體力也耗得差不多了,不補充睡眠的話,下午便只好硬撐了。
2007年12月11日 星期二
匆匆二十餘年(舊作)
最近答應東亞所所慶籌備小組,寫了一篇所慶感言後(近日貼出),勾起許多回憶,又找出了十年前(1997年4月)為歷史系寫的一篇感言,貼在這裏備忘。一晃眼間,自民國六十年踏入政大以來,已歷二十六年,距畢業也有二十二個年頭。值此時刻,學妹(也是我的學生)要我在《史薈》上寫點東西,答應下來,但卻不知該說些什麼。這有點像寫回憶錄,但對一個功不成名不就的人來說,多少有點不堪回首。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