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1日 星期二

千萬不要輕信

曾經有學生在留言板上問我:「老師,您對大學生(不論科系)有些什麼期許?」我回答的第一句話就是:「要有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另外,我也強調寫作或寫報告要有自己的創意,不要偷懶,東抄一句西抄一句。

我在上學期收到了數十份的學生報告,絕大多數都有不錯的成績,但是其中還是有一份報告很明顯可以看出是從大陸網站下載的資料。該報告的基調是從光明面去回顧中共歷史,其中不僅稱讚「一國兩制」,也對中共前途寄以厚望。如果不加說明,大概很難相信這份報告出自台灣一名大學生之手。


如果這份報告純粹因為偷懶,只是從網路下載然後直接打印出來,那麼涉及的就是抄襲。但很可能有一個同樣嚴重的問題存在:學生對資訊(文字資料、電子資料、口頭傳播等等)的輕信。大家都知道,現今網路非常發達,資訊的取得很容易,但這並不意味著網路使用者的知識就一定同步增長。如果只是會上網找資料,但卻不懂得過濾、篩選所取得的資料,資料怎麼說就怎麼看,完全沒有自己的判斷,那麼使用網路的能力也還是不足,缺乏了更重要的組織與分析能力,不免可惜。

也許有人會認為,說不定這名學生本來就持有這種看法,難道不能在報告中真實表達意見嗎?問題是,這篇報告的論調太過於官腔官調,幾乎就等於中共官方的宣傳品,即使大陸的學者這樣落筆,有的也許習慣了維護中共威信,有的也可能是在學術仍未真正自由的環境下的無可奈何之舉。試問:在台灣觀察大陸問題和中共歷史,我們難道有什麼「非說好話不可」的政治框框嗎?從過去的反共八股到今天的客觀評論,發展方向是可喜的;但若從反共八股轉成對中共歌功頌德,則大可不必。

與此相似的例子是:我在一門課編講義中,附列了一名大陸年輕知識份子發表的一篇民族主義情緒很濃的文章(收入張建華主編,《中國面臨的緊要問題》,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8年),要學生讀完後寫心得。我的本意是讓學生從中瞭解大陸部份年輕知識份子的想法及思惟方式,理想的作答應該是客觀地評論。我在講義前言中特別引用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的劉吉為該書作序的一段文字:「有些見解幼稚些,片面些,乃至出現個別觀點錯誤……」以提醒學生,文章有其片面性。事實上,作者具有很強烈的排外心態,對麥當勞、肯德基等西式食物進入中國難以接受,也對中國人信洋教很不以為然,文中還特別舉出法國修女辦慈幼機構但卻虐待幼兒的自白。有的同學對此敘述存疑,但有的同學則完全接受了作者的舉證,並恍然大悟說過去以為教會是做好事的,現在才知道並非如此。每當看到後面一類的心得時,我總為這些學生捏一把冷汗,他們在廿一世紀,面對大量充斥的資訊,究竟要如何知所擇取而不致被資訊之海淹沒呢?(2002.07.17.初稿,2003.02.24.修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