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5日 星期三

念天地之悠悠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在人生學習的這條路上,永無盡頭;中國大陸研究領域自無例外。

我在1982年考上東亞研究所,進入這個領域不覺已快要二十年。其間興趣數度轉移,蜻蜓點水般地從馬克思主義到東歐研究,再到法蘭克福學派,最後才回到中國大陸研究的領域來,並確定以中共黨史作為研究重心。這其中的甘苦,實不足為外人道也。


有人說,研究大陸問題是「越懂,越不懂」,這句話只有在這個領域浸淫一段時日的人才能領會。不管是廣泛的中國大陸研究或是中共黨史的鑽研,都讓人產生摸不到底的焦慮。跟外行人比,我懂的自然已不少,但捫心自問,我真的懂了嗎?我真的瞭解中國大陸嗎?這就實在沒有多少自信了。中國大陸實在太大了,複雜而多樣。有位常到大陸旅行的同行說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話:「你說的是哪一個中國?」真的,我們在談的究竟是城市的中國還是鄉村的中國?是沿海的中國還是內地的中國?是北京的中國還是上海的中國?

其次,中共建政雖僅五十年餘,但若要從歷史的角度瞭解今日中國,卻至少要從晚清開始,而若從1840年算起,就有160餘年,這一長段的歷史恰是中國最為紛亂、複雜而難解的。再次,當今由於網際網路的便利,許多資訊垂手可得,資訊並不等於知識,但身為此領域中人卻不能不追趕著大陸現況的發展。最後,研究問題必須藉重學術理論,然而我們東施效顰借用而來的西方理論,究竟能貼近中國現實到達何等的程度呢?每想到這裏,不免感嘆,在我們的有生之年,究竟要怎麼樣才能有相當的把握說我們已經掌握了自己研究的這一塊領域,才能信心滿滿地說:我們已經瞭解了中國大陸?(原寫於2001.08.02.,重發時沒有更改原來時間的計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